UNICEF藉首個「國際女童日」倡議消除童婚 「我的生活我做主,拒絕童婚」
2012-10-11
紐約/香港,2012年10月11日──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在首個「國際女童日」,與一眾合作伙伴合力推動消除童婚──一個侵犯基本人權,又影響女童各方面生活的問題。
UNICEF性別和權利問題首席顧問Anju Malhotra女士表示:「訂立『國際女童日』,顯然反映出將女童權利置於發展重心的需要。」她續指:「聯合國和合作伙伴正聚在一起,合力展現項目至今取得的驚人進展,但同時提出當前面臨的挑戰。」
「國際女童日」以「我的生活我做主,拒絕童婚」為主題,在世界各地開展連串活動,藉此引起公眾關注這極為重要的議題。在紐約聯合國總部,大主教德斯蒙德.圖圖(Desmond Tutu)將聯同UNICEF、聯合國人口基金(UNFPA)和聯合國婦女署(UN WOMEN)共同商議辦法,讓政府、民間團體、聯合國機構和私營部門能攜手加快消除童婚習俗。在馬拉維,有議會以這問題為中心開展辯論;在烏干達,年輕人則利用短訊公開討論童婚這一習俗。
UNICEF透過與政府、民間團體,以及聯合國機構、基金會和項目方案合作,為全球消除童婚行動奠定堅實基礎。在2011年,34個國家辦事處同利用了社會、經濟和法律改革來着力處理童婚問題。
印度是世界上其中一個有最多女童在18歲前結婚的國家,雖然就全國來說,童婚個案宗數經已下降,以州份計算,童婚數目亦從1992至1993年的54%減至2007至2008年的43%,但進展仍算緩慢。
UNICEF在2006年支持通過《禁止兒童婚姻法》,此後一直支持國家發展和執行全國性消除童婚策略,以協調各計劃和政策,解決童婚的成因和後果。UNICEF與國家合作時,亦會參與發展國家行動計劃,並支持成立女童會和婦女團體,訓練她們有關兒童權利的知識,教導她們同何透過與社區合作的方法,促進社區對話,消除童婚。
揉合多個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,如:孟加拉、布基納法索、吉布提、埃塞俄比亞、印度、尼日爾、塞內加爾和索馬里,總結得來的經驗,使我們發現結合法律措施和社區服務,尤其是教育,能讓大眾明白童婚以外的「選擇」,帶動社區討論童婚議題,啟迪民智,作出消除童婚的集體決定。 Anju Malhotra女士亦指出:「童婚往往導致女童輟學。在童婚盛行的社區,迎娶未成年女童只是集體社會規範的其中一部分,這種規範和態度,其實反映了該社會漠視女童的人權。」
教育是其中一項最有效防止童婚的策略。當女童能夠上學,改變態度,亦可以減少區內發生童婚的情況。
雖然童養媳的比例在過去30年來不斷下降,但童婚數目仍在全球多個地區持續高企,特別是在農村和最貧困的社區,童婚至今依然時有發生。有些童養媳更是社會上最邊緣化、處於最弱勢的一群。至於年輕的新娘則往往會被遭孤立,比如:被迫遠離直系親屬、被迫輟學、被迫與同輩及社區斷絕來往。
根據UNICEF的最新估計,大約7,000萬位20至24歲的年輕女性中,即約每3名年輕女性便有1名,是在18歲之前結婚的,當中有2,300萬人更在15歲前結婚。就全球來說,現時近4億名(相當於逾40%)20至49歲的婦女在孩童時期已經成婚。 童婚令女童面對意外懷孕和過早懷孕的問題,而兩者均可對女童構成性命威脅。與妊娠和分娩相關的死亡個案,是全球15至19歲女童死亡的主要成因,每年有約5萬人因而致命。此外,10至14歲的女童死於妊娠和分娩的機會,更是20至24歲婦女的5倍。
「透過全球作出共同承諾、社會運動、立法和獨立倡議計劃,女童將可以在安全的環境下茁壯成長。」Malhotra女士續指:「因此我們必須加快步伐,投入資源讓女童能享有權利,發展潛能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