聯合國兒童基金會70周年:過去與現在
2016-12-09
© UNICEF/UN043565/Lister
給每一名兒童,希望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(UNICEF)於70年前成立,為生命及未來受衝突、災難、極度貧窮、氣候變化威脅的兒童提供緊急救援物資、長期支援和希望。一直以來,UNICEF致力幫助最弱勢、最被排斥、最脆弱的兒童。我們的工作不但意義非凡,也非常具迫切性。
© UNICEF/UNI41895/Unknown and © UNICEF/UN012725/Georgiev
(左圖)約1950年,希臘西北部的卡斯托里阿小鎮,男孩一隻手抱着毛毯,另一隻手抓着一名婦女的裙子。(右圖)2015年,前南斯拉夫的馬其頓共和國,難民站在轉接中心外的火車站月台,準備前往西歐。
© UNICEF/UNI42506/Unknown and © UNICEF/UNI29868/LeMoyne
(左圖)1960年,墨西哥農村的健康中心外,3歲的康塞普西翁‧烏里韋患有小兒麻痺症,需要戴着腿部支架支撐身體。(右圖)1991年,蘇丹喀土穆的兒童診所,嬰兒正口服小兒麻痺症疫苗。
© UNICEF/UN04149/Unknown and © UNICEF/UNI161869/Holt
(左圖)1960年,加納圖馬,助產士參與農村長期綜合健康計劃,為兒童量度體重。該計劃主要培訓醫護人員。(右圖)2014年,坦桑尼亞一名婦女採用「袋鼠式護理」,抱着早產嬰兒緊貼自己的皮膚,為嬰兒保暖。
© UNICEF/UNI41892/Unknown and © UNICEF/UNI99750/Ramoneda
(左圖) 約1949年,印度德里附近的法里達巴德鎮,醫護人員為男孩接種肺結核疫苗。(右圖)2010年,巴基斯坦信德省營地,醫護人員為男孩接種疫苗。該營地專門收留因水災而流離失所的災民。
© UNICEF/UNI41886/Vachon and © UNICEF/UNI62169/Sokol
(左圖)1946年,波蘭男孩開心地抱着6排麵包。(右圖)2009年,營養不良的印度兒童在蘇林尼阿巴德村領取米飯和木豆。貧窮地區的兒童和婦女在這裏得到鄉村基本健康教育及營養服務。
© UNICEF/UNI43114/Unknown and © UNICEF/UNI85771/Holtz
(左圖)約1946年,有人用勺子為嚴重營養不良的希臘男孩餵食。(右圖)2009年,尼日爾的營養康復中心,婦女抱着嚴重營養不良的孩子。
© UNICEF/UNI42500/Unknown and © UNICEF/UN04247/Estey
(左圖)約1950年,危地馬拉附近,5歲的諾瑪‧薩蘭迪亞喝完牛奶後,嘴和鼻子沾滿奶泡。(右圖)2015年,女孩在吃由官員(cadres)準備的食物,他們在印尼的醫療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。
© UNICEF/UNI43103/Unknown and © UNICEF/UNI46382/Isaac
(左圖)1946年,南斯拉夫克羅地亞西北地區的卡爾洛瓦茨市,3名男孩共用一張桌子。(右圖)1983年,巴基斯坦卡拉奇,女童下課後坐在長椅看書。
© UNICEF/UNI43110/Groman and © UNICEF/UNI46342/Pirozzi
(左圖)1946年,德國,兒童在軍隊通信營地表演民間舞蹈,他們大多在集中營裏失去父母。(右圖)2006年,莫桑比克贊比西亞省其中一個最貧窮地區的學校,兒童在小息時一起玩耍。
© UNICEF/UNI120967/LeMoyne and © UNICEF/UNI122066/Haque
(左圖)2000年,阿富汗拉格曼鎮郊區,男童用手壓泵取水。(右圖)2012年,孟加拉一所學校,學校工作組成員在集會上示範正確的洗手方法。
© UNICEF/UNI43135/Unknown and © UNICEF/UNI122531/Sokol
(左圖)1947年,埃及難民營,男童為參加跳遠比賽的健兒打氣。在此前18個月,他們身處戰爭當中。(右圖)2012年,南蘇丹「兒童友好家園」外,因種族暴力而流離失所的男童在玩排球。
© UNICEF/UN04118/Danois and © UNICEF/UNI162094/Lynch
(左圖)1972年,兩名越南南部的視障男童在摸讀點字。儘管戰爭讓一切變得困難,當地仍在這時建立特殊學校。(右圖)2014年,幾內亞比紹,7歲的殘疾兒童烏謝爾成為一年級學生,與同齡兒童一起接受平等教育。
© UNICEF/UNI43124/Mihanoff and © UNICEF/UNI173333/Pirozzi
(左圖)約1946年,埃及難民營,兒童看着沙地上的塞爾維亞‧克羅地亞語單詞「nasa skola」(我們的學校)。(右圖)2014年,意大利,青少年用身體拼出「costruire」(培養)一詞,表達他們希望以更好的價值觀培育新一代。